2)后记(下)_玄幻必须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抓的两个重点之一。

  乡村要繁荣,那必须是百业繁荣,不能光让人回去种地,种一年地才几个收成,亦或者说,能种地就不错了……

  在过去,资本将种子垄断,并提供配套的种植方案。

  你不听可以,但你连种子都没有,上哪去种地?化肥价格年年涨,种地不亏钱就算好的了……

  但,不种地了,耕地怎么保证?

  想要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的社会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年年都要跟着做。

  在高二的暑假。

  苏炳跟几个朋友和同学,就参与了农村调查。

  他们将前往皖南的歙县做调研,不但要采访,还要真实体验生活,吃住在农民家里,给乡村小学当义工、帮忙种田……

  一路舟车劳顿,耗费了十多个小时,终于辗转来到歙县。

  他们到村委会去报到,此时村委会正在做晚饭,许多老人已经端着碗筷来到大院,等待着食堂开饭了。

  在炎历二十年,帝国其实已经处于重度老龄化了,如今正好是巅峰期。

  超过35%的人口已经在65岁以上了,哪怕这些年在修行和养生上有大力推动,但这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临时抱佛脚自然成果有限。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也为了振兴乡村,靖汉最终还是决定将养老产业放在乡村。

  六十多岁的农民可以下地,六十多岁的打工人估计连自理都困难,养老的重点不在赡养,而在医疗,在调养。

  变老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随着老去而来的各种病症。

  无痛无病活到寿终,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报。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医学不行,唯有振兴中医才可以,山医命相卜,本就同出一脉,都是“玄学”,得益于修仙的人群众多,这十年来中医发展迅速,已经有条件每个乡村陪一名大夫,每个县能有一名妙手了。

  古之名医,多有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能。

  如现代的李可老中医,此类医生在中医兴旺之时,应该每县都有一个才对,可中医式微,到回归那年,全国都找不出五个了……

  为何要振兴中医?

  这不仅仅是中医更擅长“治未病”和调养,这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医千人千方,但只要对症了,那必然是效如桴鼓,沉疴立消,几十块,甚至几块钱包的药,就能治病。

  而不是进医院先花大几百做检查……

  超过35%的高龄人口,哪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也不是将大比例财政全部投入养老的理由,那样还能做其他的事吗?

  所以。

  在苏炳他们干劲十足的撸起袖子去食堂做帮厨的时候,村里的大夫也趁着吃饭的时候打量老人们的气色。

  遇到有问题的,便会上去问切一番,需要防治便开两副药,总不能等病真的成型了再来治疗。

  医疗问题解决了,老年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