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章,袁老师、十几亿项目_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呀,居然没有任何痕迹?”

  有个研究员惊呼了起来,其他研究员也好奇不已。

  如此牛逼的材料,为什么之前不知道呢?

  今天上午,胡教授他们好像是去了文津街那边?回来就带了这么一块钛铝合金材料,然后耐高温问题,就解决了?

  太玄幻了!

  然而此时的裘海俊等人,却是异常激动,宣布马上进行强度、耐腐蚀等测试。

  经过一个下午的测试,结果都出来了。

  每出来一个结果,都让实验室里的众人激动一次。

  因为越是如此,越是证明,眼前这块钛铝合金材料,俨然可以成为战斗机发动机核心的涡轮材料。

  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终于要啃下来了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凑了过来,大家都惊讶地看着这块材料,表情惊喜,怎么也掩盖不住。

  “耐高温性能、强度等级、硬度......完全符合标准,这就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涡轮叶片材料啊,终于是圆梦了。”

  裘海俊、胡教授等几人,眼眶中闪烁着泪花,这不是伤心,而是激动喜悦。

  “教授,这种材料,是从哪里拿到的呀?我们能造出来吗?”

  突然,有个研究员开口了,也把裘海俊他们给惊醒了。

  对呀,这种材料,要如何制造出来呢?

  金属配比等,完全就是制造这种高端航空材料的顶级机密,老林能拿到制造方案吗?

  以及可能会有特殊的制造设备,这些才是关键啊!

  醒悟过来的裘海俊等人对视一眼,顿时顾不上喜悦。

  “老胡,我们分工合作,你们留下来继续测试,我去找领导问一问。”

  “好,老裘你务必要请领导拿到配比方案和设备,实在不行就打电话给我们!”

  于是,裘海俊离开了京城航空研究所,再次来到文津街。

  衙门办公室里,此时的老林,正在跟几位从南方来的老农谈话聊天。

  如果周济民在这里,肯定会一眼认出其中一位老农。

  因为他就是袁老,一位让周济民十分敬佩的科学家。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水稻,真是天佑我华夏!”

  老林感慨万千,小袁这位年轻的科研人员,一声不吭地就作出了如此重大突破,实属难得!

  亩产七百八十公斤的试验田,在去年就已经出来了。

  今年春天的时候,在南方的永胜县,便开始了第一轮的试验。

  当时,整整十万亩田地,全部都种植了这种杂交水稻。

  这个年代的农民,都老实巴交,除了普通的农家肥,就没有其他科技肥料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打理,已经在六月份进行收割。

  然后获得了七千八百万公斤的水稻,虽然是湿重,不是晒干后的干重。

  但这个成绩也是想到斐然了。

  而晒干之后的水稻,在七千万公斤出头,水分有点大,但也算正常。

  尽管如此,亩产七百公斤,这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