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2章 参谋总部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将拉图尔伯爵调离维也纳的原因还有一个,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弗兰茨准备趁机建立总参谋部。

  此时的奥地利帝国依然皇帝和战争大臣一拍脑袋想怎么指挥怎么指挥的年代;前线的将领则是军事、后勤、财政一把抓,在行军打仗的同时必须要耗费大量精力关注琐事。

  而皇帝、战争大臣、将军们的军事素质参差不齐,正因为如此敌国在与奥地利交战时往往能创造奇迹。

  即便是少数将领在部分地区取得了胜利,也很少能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

  建立总参谋部其实还有其他原因,不过并不是立刻就能显现出来。

  比如征兵制度和将领的选拔,募兵制即将落后于时代,而且未来的战争规模会越来越大。

  募兵制将会给国家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对而言受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的义务兵更廉价,且有更高的热情也就是所谓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还能解决困扰了统治者数千年的忠诚度问题,这些拿钱办事儿的雇佣兵叛变的事情可并不新鲜。

  而且由于武器的进步,所谓的职业军人在正面战场上相较于义务兵的差距正在缩小。

  尤其是此时盛行线列对推战术,除了那种少有的强军之外,通常来说是谁人多谁赢,谁胆子大谁赢。

  至于将领的选拔,此时奥地利的军官通常来说都是世袭的。没错!奥地利确实有军校,但是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贵族。

  平民想要进入军事院校的难度堪比考上此时奥地利帝国的最高学府——维也纳大学。

  然而在这条独木桥之后是一条更窄的木板桥,军事院校中的教师大多数也是贵族。

  他们倒不是一定有偏见,但是贵族,尤其是军事贵族的家族之间往往能扯上关系,所以那些贵族子弟更容易受到照顾。

  哪怕你逾越了这条鸿沟,在木板桥之后依然还有一条铁索桥。

  根据奥地利帝国军官晋升的规则,少尉以下官职的军官想要晋升是要上战场随着第一排的士兵们参与战斗三次。

  很多平民的孩子即便是在军事院校毕业他们通常也只是士官,如果从最低级的下士开始,那么从下士到少尉,他将直面九次生死的考验,真可谓是“九死一生”。

  而贵族的孩子在军校毕业之后,通常就已经是少尉了,他们可以完全跳过这些考验。

  这只是奥地利帝国将领选拔弊端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可怕的直接拿钱上位。

  比如著名的费尔南德·李齐将军,他入伍就是将军,一生打了无数败仗却依然可以高居威尼西亚地方防卫军总司令之职与拉德茨基元帅平起平坐。

  弗兰茨虽然没有当过一天兵,但是他依然有上校的军衔,这是很多人一辈子拼了命也达不到军衔。

  其实弗兰茨如果真想当个军人,那么他的军衔完全取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