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章:大会开幕(补更)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的人,比野生大熊猫稀少多了。

  纵观如今的整个数学界,能有这种美誉的,也就陶哲轩一个了。

  数学家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种问题如果不定出明确的标准,讨论起来都是扯dan。

  如果把标准定成“对当时(几乎)所有数学分支都精通,并且对它们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可能最后一个人就是庞加来,或者希尔伯特。

  如果把标准定成“不仅对当时(几乎)所有数学分支都精通,还在(几乎)每个分支上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那毫无疑问希尔伯特和庞加来都不够格。

  最后一个这样“全面开拓整个数学的疆域”的存在是欧拉和高斯。

  当然,“全面性”或“综合性”并不是对于“评价一个数学家”这件事的恰当打开方式;因为在数学上显然不是每件事都具有着相同的重要性。

  评价一个数学家,一个公道的标准是看他做了多少“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光看他做了多少事情。

  黎曼无论就工作的数量、范围、完整度还是职业生涯长度而言都远远比不上欧拉和高斯,却极不相称地拥有着接近于他们的地位。

  至于加罗华则是更极端的例子。

  不到二十二岁的一生,正逢高斯笼罩数学界天空的年代,面对几乎一切原创性想法都被高斯独自垄断的铁幕,硬是靠纯天赋“踏南天、碎凌霄,一去不回”,开辟了至今已须臾不可或缺的群论,照亮了抽象代数的新天地。

  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虽生涯仅治此一业,然接轨继武于此并发扬光大者,后世不知凡几。

  一路想着,徐川很快就来到了举办国际数学大会的会场外。

  虽然距离大会正式开幕还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此刻的会场已经热闹无比。

  形形色色的数学家在会场外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朋友,亦或者是希冀遇到的大牛。

  而会场内外,繁多的媒体正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准备进入会场,进行拍摄报道。

  徐川的到来,很快就在会场外引起了轰动。

  认出了他的人一蜂窝的围了过来,特别是那些早已经到了,一直在会场外蹲人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物理学家们。他们才是第一批认出徐川的人,相比较之下,数学界的学者反而反应要慢不少。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天文学界和天文物理界的人过来就是为了徐川的xu-weyl-berry定理拓展应用报告的。

  而会场外吵闹的情况让原本正在进场的媒体也嗅到了不寻常的信号,顾不上进场,扛着摄像机就跑了过来。

  会场外,正在组织工作的大会人员看到这情况吓了一跳,连忙呼叫人手帮忙,防止出现拥挤踩踏事故。

  被人群围在中央,徐川也有些头大,特别是那些天文学家和天文物理学家的狂热,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