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二章:纷争的落幕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份不自信在他面前依旧存在。

  谷炳点了点头,深吸了口气,道:“嗯,那需要我做些什么?教授。”

  徐川笑了笑,打开电脑邮箱,将人工SEI薄膜和锂硫电池相关的实验数据发给了谷炳。

  “我给你发了一封邮件,邮件里面有前期的一些实验数据,你需要先帮我将这份清单中数据整理出来。”

  任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先了解收集足够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数据和文献开始的。

  而面对着如何为化学建立起一套精准有效且普遍适用的计算模型这一庞大且繁琐的工程,他已经找到了对应的切入点。

  那就是电化学的微观实质反应过程的理论解释!

  先完成这个,然后再推向整体。

  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如同攀登珠峰一般,先前进到大本营建立起来一座属于自己的营寨再来向顶峰冲刺!

  在徐川忙碌着准备为电化学微观实质反应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化学理论解释时。

  另一边,电池界针对川海材料寄出去的锂硫电池的实验和检测工作也陆续的完成了。

  最先对外发表相关实验检测数据报告的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和普朗克·弗里茨·哈伯研究所。

  这两家同属于马普学会的研究所,在电池领域均有研究,名气也不弱。

  因此在处理的时候,川海材料研究所自然给两家都邮寄以供检测的锂硫电池样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和普朗克·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对锂硫电池样品的实验检测数据,再度在电池界掀起了剧烈的讨论。

  【普朗克研究所公开了对川海材料研究所邮寄的锂硫电池实验样品的检测数据,能量密度高达2000wh\/Kg!】

  【wtF?两千质能量?】

  【能量密度并不是关键,锂硫电池问题的关键在于多硫化合物的扩散问题和穿梭效应难题,这才是关键点!质能量再高,核心问题没解决也没用。】

  【从最先公布数据的两家研究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来看,普朗克固体研究所进行了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弗里茨·哈伯研究进行了原位紫外光谱分析测试,数据都没有问题,多硫化合物扩散和穿梭效应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这不可能!本人化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社畜一枚,针对川海材料研究所公开的论文进行了至少五组复刻实验,实验数据均表示多硫化合物的扩散难题依旧存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楼上的没有收到川海材料研究所邮寄的实验样品?】

  【肯定没有,普朗克研究所的检测数据我还是认可的,他们没必要去捏造一份假的检测数据来欺骗大众。】

  【最新消息,米国着名的锂电池厂商艾诺斯公司的电池实验部也公开了检测结果,数据和马普学会的两家研究所相差不大。】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