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岑文本之死_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这段时间的缓和,李承乾已经回复到工作状态,将所有的热情都投注到工作当中。

  李承乾批阅完奏折之后,便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各学者各抒己见,进行学术讨论。

  可谓是百花争鸣,精彩绝伦。

  总之,这次学术的辩论赛,举办的很成功。

  “殿下!”李承乾和几个心腹齐聚一堂。

  “大家都别站着,坐吧!”李承乾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众人这才落座。

  “上午,寡人和崇文馆、弘文馆学士谈论学术,他们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只可惜他们却不懂怎么解决百姓民生之道,只会之乎者也!更是以什么圣贤之道来标榜自己。”

  “更可恨的还是他们居然想寡人将来成为他们口中虽为君主,一个只会引经据典,不懂民生,所谓的圣主明君。”

  “如若我大唐皆是这些满腹经纶,只会读书却不懂经视治国之道的官员,大唐何谈昌盛。”李承乾道。

  虽然上午举杯辩论赛圆满成功,对于学术界来说,或许是个文学盛况,但对于当权者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好在这些人只是负责管理皇家图书馆,编修资料罢了,不然让他到地方当官,还不民不聊生。

  “殿下!如今这算是好的,在还没有废除九品官人法之前,更是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数百年天下分裂。”

  “自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实行科举制度,这才将这一现象打破,使得寒门子弟能够有了晋升的途径。”

  “所以,殿下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可以通过科举来挑选合适的人选来做地方官,多多录取寒门子弟,不就能够解决民生问题。”李义府道。

  “李舍人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如今别看寒门子弟能够通过科举来的到晋升,可如今,士族势力依旧庞大。”

  “朝廷并不是很重视科举,士族依旧能够通过推举来进入仕途,即便有寒门子弟脱颖而出,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狄仁杰道。

  “狄卿所言极是,寡人心里也是这么觉得,因此,寡人打算将来提高科举选材,逐步取代另外两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让科举制度取代这些旧的制度,成为唯一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如此一来,才能彻底打破当前的局面。”李承乾道。

  科举制度能够延续1300年之久,足以证明它对社会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诞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世人读书风气盛行。

  更是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朝廷通过科举选拔出合格的人才来委以重任,打破贵族世袭。

  “殿下想要这么做,怕是不易,陛下要是知道了也不会同意的。”赵节道。

  “这些寡人也想过,要想让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父皇在世时不行,那等寡人继承大统之后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