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将门虎子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还看不出来,一出城,到了这荒郊野外的官道上,便立刻看出来李公子这一队心腹卫兵的精锐。

  那一条条精壮的汉子,穿着大红色的鸳鸯战袄,那一条条精壮的身形在马背上颠簸着,便好似钉在马上一般!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看着这些古铜色皮肤,身形彪悍,那一仗没有表情的脸,这如履平地的可怕骑术,两个字在沈烈脑海中浮现而出。

  “辽骑!”

  并且还是巅峰时期的辽骑。

  沈烈看的暗中赞许。

  长见识了。

  这便是天下无敌的大明辽东铁骑,和这些久经战阵的铁骑一比,沈烈回头看了看自己手下的东厂缇骑。

  差距有点大。

  “驾!”

  随着一声呼喝,沈烈打起了精神,招呼左右紧追而去。

  半个时辰后。

  随着官道上的行人,商队,马车,板车多了起来,通州已经遥遥在望,二十余骑也将马速放慢。

  沈烈,李如松这两个主事之人再次并骑而行。

  骑在马背上放眼望去。

  这景象可真是触目惊心。

  经历了可怕的蝗灾之后,道路两旁的田野间一片寂寥,看着那光秃秃的庄稼杆,杂草丛生的田亩。

  还有道路两旁几个死气沉沉的村落。

  沈烈沉默了。

  这景象出乎预料,看来蝗灾给京畿百姓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那些村落中的人都去哪了?

  饿死的,病死的,逃荒的……

  整村整村的就这么空了,并且这还是天子脚下,离京城不过三十里的通州,可想而知远一些的北直隶,灾情想必更加严重。

  沉默中。

  此时李如松忽道:“听万岁所言,这京畿一带的蝗灾还是仰仗了沈大人的妙招,才侥幸未曾酿成大祸。”

  沈烈忙道:“微末之功,不足挂齿。”

  又片刻后。

  前方道路两旁已是人声鼎沸,遥望那繁华的水关,码头,抄关,也不知多少商队,官员,军兵,苦力云集于此。

  看着这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李如松又微微一笑,将马鞭扬了扬,便侃侃而谈:“沈大人可知这通州码头,是何时所建,又是何时繁荣起来?”

  沈烈一呆,忙道:“这……本官读书少,请李大人解惑。”

  李如松等的就是这句话了!

  又微微一笑。

  便开始指点江山。

  “这通州抄关始建于元代,元代在通州设漕运衙门,负责管理漕务,并设立粮仓,还派重兵把守。”

  “元灭时,这通州漕运一度荒废,一直到了成祖北迁才又恢复了起来,嘉靖六年,通惠河复通,从通州至京城北面昌平地区的巩华城,和居庸关等要塞,沿温榆河也有漕运。”

  这一番话,对通州的历史如数家珍。

  可真是把沈烈唬的一愣一愣的。

  看着这位李公子英武的脸上,那神采飞扬的神色,沈烈赶忙应了一声:“啊……这样么?”

  你懂得多,请继续说。

  李如松谈兴正浓,便继续侃侃而谈:“沈大人恐怕有所不知,这漕粮除了供应京城之外,也供应守陵军夫及居庸关等戍边军士粮饷。”

  沈烈点点头。

  心中恍然。

  明白了。

  漕运也供应辽东军粮是吧?

  难怪这位李公子急吼吼的跑来通州,原来是怕大灾之后漕运出问题,影响了辽军上下的军粮供应。

  难怪了。

  说话间,二十余轻骑进了通州城,果然李如松扔下了沈烈和东厂的人,领着十余个护卫直奔城内的漕运总兵衙门去了。

  将沈烈等人晾在了城门外。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