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二章 裁汰老弱_综武:青城余人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很难影响战局。

  所以他要提升外力,也就是军队。

  鉴于麾下兵马来源驳杂,战力更是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打起仗来,有的悍勇敢战,有的完全就是在旁边凑个人场。

  顺风仗还能跟着喊两句口号,追杀一下溃逃的敌人。

  可一旦占局不利,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不来个临阵倒戈都是好的。

  长此以往,让那些悍勇的人怎么想?

  既然拼不拼命都能一样混日子,那老子为什么要拼命?

  为了不让悍勇敢战之士寒心,余人彦打算整顿军制,捡选勇壮,裁汰老弱,把有限的资源供给给更能发挥战斗力的将士。

  余人彦外出不在的时候,都是余沧海主持兵马大事,军中有什么弊病,他自然是清楚的,只是一直无从下手。

  余人彦提出裁汰老弱,余沧海不论于心于理,都是绝对支持的。

  他们父子俩想要入主长安,余家的列祖列宗想要顶掉辽国太庙里那些死鬼阿飘,入主太庙,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敢打敢拼够忠心的兵将。

  余人彦父子俩各有一部分权利,也各有一半班底,真要讲股份,论功劳的话,很难说谁的占比比较重。

  真要产生分歧,关于谁听谁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麻烦。

  老话说儿大三分客,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在权力面前,父子之情也没那么坚固可信。

  不过好在老爹对这件事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

  社团唯二的两大股东意见达成一致,整拾各部兵马的命令很快发出。

  完颜陈和尚、郭侃、司马卫、丁坚、施令威、伊布阿、孙平云等将领被急令召集到府中。

  为了明确余人彦在这件事的主导地位,众将到后,余沧海除了宣布整顿军制的事,并且宣布由余人彦全权处置以外,就几乎全程没怎么说话,从头到尾都是余人彦在说。

  关于这一点,除了余沧海有舔犊之情在里面以外,也是知道自己做不来这件需在尺寸处显大马金刀的活计。

  对于这道整顿军制,裁汰老弱的命令,众将有的支持,有的无所谓,有的则想着怎么阳奉阴违。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都挡不住余人彦整军经武的绝心。

  凤翔府加上秦、凤、成、阶、岷、泾、陇。

  余人彦父子俩掌握的一府七州之地上,大概有五万多兵马。

  至于具体是五万多多少,老实说,余人彦心里也没个准谱。

  军制混乱,军纪松懈,甚至时有士卒成建制逃走。

  除非他能掐会算,不然这兵额上还真没个谱。

  没办法,扩张的太快,他又不像历史上的权臣造反,有一套庞大而又可靠的班底作为基本盘。

  就凭他手下那些大部分都是江湖人士临时专职出来的军政官员,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已经拿下了整个关中,那这五万多兵马绝对不多。

  即使是走精兵路线,兵力都显得有些单薄。

  可他家现在不过只有三分之一个关中而已。

  就这个体量,要养五万多兵马,各地负担之重,说一句穷兵黩武都是轻的。

  余人彦计划将精锐兵马控制在三万左右,然后集中资源打造这支部队。

  至于裁汰下来的两万多人他也不会直接放弃,而是分编成一支部队,等机会送上战场当炮灰。

  这么多人,单是遣散费就够他喝一壶的。

  更何况这些人都是赚惯了刀口快钱的,让他们慢慢去土里刨食,怕是没多少人会愿意。

  这些人对付敌军可能不堪大用,可对付百姓和地方差役还是足够的。

  真要是遣散之后祸害地方,他非得头痛死不可。

  留着当炮灰,等打起仗来,必定会消耗掉一批。

  打完没死的,人数也必然大大减少,到时光是遣散费就能省下一大笔。

  至于穷兵黩武的骂名,骂就骂吧,反正又不会少块肉。

  余人彦是想到就做的急性子,当即就带着召集起来的众将前往城外军营,正式开始整军经武。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