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绕行_执掌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在路上就不怕当地巡检司的盘查。

  他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消失会引起驿馆的人怀疑,原因很简单,谁有钱了还会待在驿馆里?牛老五肯定在花完身上的钱之前也不会回去。

  李青云并没有在太原城停留,而是绕城而过,根本就没有进入雄伟壮观的太原城,直接奔向了沧州方向。

  经过一路的奔波,到达沧州时已经是八月上旬,李青云算了一下时间,如果杨荣和金幼孜派人给京城报信的话,为了郑重起见肯定会派重要的大臣前去,那么行进的速度肯定快不了。

  他估算了一下,报信的人现在应该快到山西的地界,也就是说留给他差不多还有十天的时间。

  如果在这十天里他不能把遗诏送到,那么汉王就可以控制住前来送遗诏的大臣,进而矫诏,届时太子可就处于了劣势。

  李青云相信,太子现在肯定也已经知道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可是由于没有遗诏也就不能断定永乐帝驾崩。

  所以,太子即使是知道了永乐帝驾崩也无法继承大统,没有遗诏的话他登基就是忤逆,可以视为叛乱,而且到时候永乐帝是怎么死的他也就说不清楚了。

  这个时候,太子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的人都以汉王马首是瞻,这使得他很难接近前来送遗诏的大臣,也就无法拿到诏书了。

  汉王为什么要控制送遗诏的大臣,然后才进行矫诏,这是因为送遗诏也是有着严格的规矩的,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送这个遗诏。

  按照定制,前来送遗诏的人必须是跟随在永乐帝身边的近臣,例如张辅、杨荣和金幼孜这样的重臣,又或者跟在皇帝身边的翰林以及庶吉士。

  张辅和杨荣这样的重臣自不必说,翰林和庶吉士之所以有资格,是因为他们是士大夫阶层的佼佼者,皇上身边的肱骨之臣。

  毕竟传遗诏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岂是随便一个人拿着一道圣旨就能说皇帝驾崩的,那样的话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八月正是运河上漕运忙碌的时期,南下北上的船队络绎不绝,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青云到达沧州的时候是中午,他先到了码头打探了一下,得知有一艘停在码头的客船下午启程去通州,于是买了一张票,然后去码头附近的一家酒楼吃午饭。

  由于下午就可以登船回京城,李青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沧州到京城五百多里,顺利的话七天左右就能到达京城。

  吃完了饭,李青云把一小块碎银往桌子上一拍,背起一旁的一个蓝包袱向码头走去,包袱里的东西很简单,几件普通的衣服而已。

  谁也不会想到,其中一件衣服里面缝着给太子的遗诏,因为天气太热,李青云不可能把遗诏缝在穿在身上的衣服里,万一要是被汗水打湿了那可就罪过大了。

  由于沧州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