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考试_圣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语》。

  考试时间为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

  陆鸣在发下试卷之后,就把试卷里的内容粗略浏览一遍,顿时胸有成竹。

  “唐诗宋词与论语部分难不住我,倒是对仗题目就不同了,卷中题目只出一句,首先就要根据句中的平、仄来区分上、下联的关系,然后再补根据自己的想法答出上、下联,成为完整的对仗。”

  “我已经将《童生对韵》熟记在心,只要用对字、词,便可顺利过关。”

  念及至此,陆鸣首先答对仗题。

  第一题中只写“松叶竹叶叶叶翠”七字,陆鸣便想道:“对仗一般仄起平收,翠是‘仄’声调,故为上联。”

  “松、竹都是常见之物,到了夏季才会有‘叶叶翠’的景象,那么下联就不能再写‘夏’,写‘秋’或‘冬’都可以。”

  随即提笔写“秋声雁声声声寒”,作为下联。

  第二题出一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陆鸣不禁想到一副景象,眼前有一座大山被大雾笼罩,而一山接一山的大山又将大雾围起来,朦朦胧胧,无穷无尽。

  不仅如此,上联无论正读倒读都是一样,是个回文对。

  “出题之人真是不简单!”

  陆鸣琢磨起来,上联写景,下联也要以景应对。

  突然一道灵光乍现,陆鸣想起去年在春江瞭望远方天际之时,正好见到远处的水面与蓝天相交,一首下联孕育而生。

  “天连水尾水连天。”

  万事开头难,可一旦开起头来,后面的事情做起来就要简单多了。

  陆鸣思路清晰,思维随之雀跃起来,答题速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答完对仗之后,陆鸣接着答唐诗宋词。

  卷子开头只写一个《山中送别》,下面空白一部分,便是让考生默写这首古诗。

  陆鸣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记忆,乃是唐朝王维写的一首送别诗,当即提笔作答。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第二题是考词,上阙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后面空出一部分。

  这是苏轼写的传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宋词中是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首大学士战词。

  陆鸣琢磨片刻,便将下阙写上:“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接着是第三题,是说在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写了一首传世诗,请考生默写那首诗。

  “既然是杜甫的传世诗,那此诗必定是《江南逢李龟年》无疑了。”

  念及至此,陆鸣答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的出题果然千奇百怪了,要么出一首诗的题目,要么让考生把整首诗默写写来,也有出一首诗的半部分,让考生答出另一部分,还有就是问考生某诗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因某事写下某篇诗词或者文章等等。

  这些题目全部出自唐诗宋词,而陆鸣早已将《唐诗宋词三百首》熟记在心,只要稍加思考,便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答完唐诗宋词,最后就只剩下《论语》的部分。

  在童生试中,《论语》是最难考的科目,不仅要默写其中的经典,甚至还要写出其中的意思,有的题目还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来。

  这几天,陆鸣都在专攻《论语》,其中的重要内容都已经牢记在心。

  原本是童生试中最难的题目,可是在陆鸣的眼中,却变得极为简单。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