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熊的力量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宫和汉武、秦皇军工完全走上了符合中国战场实情和具有根据地特色的科研发展道路。这种科研方向受益的是不断加深军工合作的根据地和德国双方,德国高精领域需要汉华军军工的务实补充,而汉华军军工同样需要德国军工领域的高端技术引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互补式发展中在莫斯科航空和日本军工大爆发的同时根据地同样在脱胎换骨的变化。

  汉华军汉武军工车辆研究所已经可以用单月产量达到20辆的速度生产德式号坦克、歼击坦克和美式M坦克,而且随着淮南坦克厂和迪化坦克厂的扩建投产生产速度在不断提升。真正让文建阳和高传辉欣喜的是秦皇车辆研究所集合唐宫、高科技武器研究所资源以及德国技术在参照T-4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坦克和59式资料基础之上研发的汉华军新式主战坦克研发进度。

  新式坦克的起步落后汉华军航空工业,但赶进的速度却在不断的提升并有超出航空领域新式战机的速度。原因不难,首先就是汉华军对美式和德式坦克的生产培养了大量娴熟的技术工人。再次就是根据地最早成立的大量技术院校第一批、第二批学员源源不断的进入根据军工企业,最后是根据地派送向德国、美国秦皇集团的大量技术人员归国后进入研发生产岗位,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德国军工技术人员的协助。

  德国装甲坦克生产技术本就位居世界前列,苏联T-4中型坦克在蒙古战场的投入使用让德国在感觉到压力的同时不遗余力开始加大新式坦克的研究力度和提升进度。汉华军根据地军工集团科研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早就得到德国军工人员的肯定而汉华军又有为数不少自蒙古战场缴获的T-4中型坦克,华中战场出现的日军新式九七式中型坦克同样有值得技术吸收借鉴的可取之处。59式坦克设计方案也是双方第一次大规模合作初始高传辉提供给德国军工,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双方在各自保持坦克研发项目独立性的同时又在不断的处于技术合作交流当中。

  在德国4号坦克不断升级各项技术,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结合T-4坦克技术的‘59式’呼之欲出的同时汉华军秦皇车辆研究所的H-41式‘先行者’轻型坦克和H-4式‘挑战者’中型坦克也渐成轮廓。

  汉华军军工产业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高加索区域烽烟四起,东南亚阴云密布的格局中迎来各领域爆发产出的收获时刻。

  文建阳和索菲娅为代表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完成未来战略性合作规划的同时莫斯科方向斯大林也在不断加强对高加索区域的控制。

  苏德战场莫斯科依旧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但斯大林的反击也在不断的增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