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国家利益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都源自于希特勒和戈林思维走向以及德国利益。

  转折点来自苏军自基辅方向大撤军后沿乌克兰东南第聂伯河构建大纵深防线部署开始;

  从政治角度伯林准确的分析了莫斯科的思维;

  莫斯科是苏联政治中心,斯大林绝对不会放弃莫斯科以及作为屏障作用的周边城市,寸土必争这是莫斯科不二的选择,夺取莫斯科首先会达到对苏联军队的士气瓦解而对莫斯科方向的战事更可以牵制大量的苏联军队为汉华军在中亚细亚的战斗创造条件。

  从这个层面出发德国对莫斯科方向的攻势和汉华军部署恰好形成了一个互补,一正一奇!

  突变就发生在对莫斯科方向的作战当中,苏军在铁木辛哥带领下利用不断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和城市堡垒体系步步阻击双方陷入到消耗作战当中而越来越多的苏军新式战机的重型坦克不断的出现在前沿,进攻受阻德国军工又处于一个待爆发状态。

  戈林先是向希特勒提出建议,利用步步为营推进牵制苏联军队,完成军队的换装。

  德国军队和汉华军本就没共同进退的军事计划,战术的调整不算对汉华军的背信弃义而且阵地战更能牵制大量苏军部队也算是利好汉华军,而且苏联军队在局部区域反击力度越来越强,当初汉华军就曾经建议冬季不利攻切记冒进,指挥部也是按照汉华军建议部署调正。

  提议无可厚非,汉华军也是在反击作战中艰难的完成装备的更新换代,希特勒实事求是的采纳了戈林建议。

  但战术的调整产生了另外一种结果,德国越打越稳、推进越来越慢,损失也越来越小,而国内技术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大量新式装备研发而出进入性能测试阶段与之同时苏军却被汉华军不断的消耗。

  就在这种局势影响下希特勒产生另外的想法,既然冬季不利作战所幸就以牵制苏军消耗作战为上策,集中兵力和大量出现的新式装备首先结束非洲战争,非洲有帝国需要的一切资源所遭受的阻力又远远小于苏联境内,先前汉华军海运被日本和莫斯科海军联合切断已经让帝国承受了物资紧缺的苦楚,如果汉华军和英美关系转恶英国封锁地中海帝国所有自汉华军进口物资也将再一次被限制,军工的爆发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各类型矿产,和汉华军一样建立自己的能源圈才能立足不败之地。控制非洲,非洲资源从摩洛哥方向可以源源不断进入西班牙、法国、德国完全不受英国海军影响。非洲战争结束恰好春暖花开再全力一击摧毁莫斯科。

  这就是政客所思考的国家利益;

  伯林的决策私下遭受到了苏联作战的德国西线集团军所有高级将官反对,也遭受到了北非作战的隆美尔反对,就像马列诺夫斯基能感受汉华军的强悍一样西线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