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三章 朝气蓬勃的刁民时代_春回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长江。

  别说五公里了。

  就是五十米也不行啊!

  堵着就是堵着。

  反而是作为消费者的苏松士绅也不急,毕竟他们又不会买粮食吃,粮价上涨倒霉的是小织户,同样还有原料上涨也是他们倒霉,最终的结果是小织户破产被这些大资本家兼并,就像灾年地主趁机兼并土地一样。所以那些大的工厂主反而也在有意推动这种局面,说到底战争只是特殊情况,这个时候少赚些银子,但可以利用这个逼死小作坊主完成资本家的血腥扩张。

  在这场战争的推动下,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真正钻出地面,舒展他们的第一片叶子。

  而着急的就是湖广江西。

  所以董裕才能短时间内拼凑十几万大军南下。

  而南京城内杨丰也不急。

  他这里又不缺粮。

  南京有过去江南最大的粮食储备库,而镇江有过去江南最大的粮食运输中转站。

  这种地方怎么可能缺粮。

  相反他对目前的局面还很满意……

  “朝气蓬勃啊!”

  杨大帅骑着马,满意的走在南京的街道上。

  在他身旁是一队扛着长矛走过的民兵,一个个精神抖擞,完全没有过去那种底层百姓的畏缩,昂首挺胸,仿佛两百多年前他们的老祖宗,肩膀上丈八长矛如林,腰间则是各种自己选择的武器,短刀,三棱锥,甚至小锤头,小斧头,他们的制式武器就是长矛和火枪,但这种防身短兵器随便。

  不过多数是三棱锥。

  轻便,制造简单,甚至自己在家找根铁棍就能打制出来。

  而在他们身旁还跟着些小孩在跑着,一个个拿着竹子做成的刀,学着大人的样子互砍。

  刁民的二代们就这样诞生了。

  一队运送食品的车子经过,车上的大桶里散发出米饭的香气,周围还有保温的棉被,后面车子里明显是鱼,虽然城内肉类的确相对较少,但鱼是要多少有多少。杨丰已经放开了玄武湖,随便进去捕鱼,那里已经足有两百多年没人进去捕捞了,整个玄武湖因为是黄册的储存地,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官员进去都得审批。

  里面挤满了鱼。

  这些送饭的会一直把饭菜送到前沿。

  远处的街口还有一个说书的正在说英烈传。

  这时候英烈传早已经流行,现代保存最早的刻本是万历十八年,至于作者是谁就不知道了,明朝后期小说产业极度繁荣,但对于版权问题忽略就行,而各地书商互相盗版,往往一部受欢迎的小说出来,用不了多久就出各种版本,至于最初的作者是谁很难查清,有可能是某个出版集团雇佣枪手……

  真有。

  福建建阳出版商余象斗,就是在家雇佣一大堆不得志的书生,然后凑到一起不断制造挂在他名下的畅销书,什么南游记,北游记之类。

  颇有大仲马之风。

  但要说到底是谁写的真不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