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_116_谋杀官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定能砸死胡海平?

  对于第三个问题,高栋从五楼的故布疑阵中得到了启示。

  五楼的玻璃胶不是犯罪后涂的,而是犯罪前。说明这不是即兴杀人,而是有计划的谋杀。同时,这也表明凶手对整个谋杀计划已经考虑周全了,说明凶手是个很有想法,很细致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人,显然不会冒险去用一种完全凭运气,从高空扔重物砸死底下人的方式进行谋杀。这个谋杀成功率很低,并且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

  看来凶手对谋杀的成功率有着很高的把握。

  高栋抿着嘴,想像着当时石板掉落的可能情景。

  这样的谋杀要成功,条件就是胡海平刚走到底下时,石板也刚好同一时间落到他头上。

  一种可能是,在胡海平走到挡雨板前的那个点时,被什么事耽搁了,停留在原地。

  另一种可能,凶手计算好了胡海平的走路速度,也计算好了石板下落的所需时间,在胡海平走到凶手既定的位置时,凶手抛下石板,随后胡海平继续往前走,石板在下落,当他刚走到挡雨板前,石板刚好落在他头上。

  高栋揉了揉太阳穴,这第二种可能听着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他细想一遍,这种谋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每个人的走路速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但你在大部分时间里,却是以你自己的固定速度在行走。或许人自己从来不曾发觉,也不曾想过,但你每天大部分走路时,速度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下班回家,走进家门口时。

  胡海平每天下班回家,车子开进小区停好,下车后,朝单元楼走去。此时,他没有心事,也没有急着处理的事,而且是在平地上走,这段时间里,每天的走路速度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走平地和爬楼梯不同。爬楼梯时,有时会心血来潮,跑几步。但走平地时,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下班,同样地走向单元楼,这个时候的速度也是同样的。

  高栋回想着自己下班回家的情形,他会把车开进地下停车库,下车后朝电梯走去,仔细回忆,似乎自己每次的步行节奏也是差不多。

  当每天走向单元楼的步行速度是一致的,那么凶手就完全能通过设置这个诡计,造成重物高空坠楼,不幸砸死人的意外假象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高栋暂时无法排除第一种可能。

  假设第二种可能成立,那么他可以判断凶手八成是理工科的,因为这需要计算时间。

  高栋是理科高材生,虽然高中毕业都快二十年了,但这些基础的计算速度的物理学知识还是记得很清楚。

  第二种方式杀人,凶手需要计算石板从空中坠落的时间,这涉及到重力加速度,不过这很简单,任何一个中学生,甚至文科生也知道该如何计算。然后还要知道胡海平的走路速度,这也很简单,在单元楼附近蹲点守候几次,掐秒表就能知道了。

  虽然这样的谋杀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很少就足够,但高栋想着如果真有人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谋杀,他依然觉得匪夷所思,毕竟,他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

  现在是案件侦破阶段,遇到匪夷所思的案件,匪夷所思的假设是需要的,并且这个假设的一切出发点,均是看破五楼玻璃胶诡计后的逻辑演绎,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随后,高栋指挥警员,每一楼层逐层进行细致的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的东西,包括窗户内外。

  一直忙了几个小时,除了在六楼看到墙角钉着的那块铁片外,再无其他发现。

  高栋苦恼地叹口气,难道这块铁片就是线索?可是他看来看去这块铁片,始终想不出会有什么关联。

  无奈,他只能让人一边先收集小区内的所有监控录像,一边安排人继续逐门逐户调查单元楼的每户居民,另外,小区内的其他住户也要进行走访调查,胡海平的亲戚朋友的人际调查也要马上展开。

  对上,为了避免被批评王宝国才死不到两星期,又死一个法院院长的失职,高栋只能报称是意外。可高栋今天经过调查,心里已经很清楚,这不是意外,并且,这次的凶手恐怕有点水平。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