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百五十章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升,意味着小冰河气候正在慢慢的结束,但是实际上,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大明最为头疼的问题。

  之前是有南洋那几个产粮大户在支撑着,尤其是干掉了安南之后,更是跟发了一笔横财一般,可是现在呢?

  随着移民实边的一点点落实,整个大明的人口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地广人稀现象,即便大明的百姓都在可劲生孩子也是一样。

  地广人稀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闲置,而粮食从交趾等地运送过来之后,再想要往大明内陆运送,就得花费比以前更大的代价才行,除非是整个大明都铺满铁路。

  然后问题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现在的铁路是倾向于军用而不是民用!

  除了人口问题之外,官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了制约大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早在崇祯十八年的时候,国子监就已经单独划分出了大学,里面也不再是讲授为官之道,而是将皇家学院的那些分类科目拿来讲授,供学子们学习之后再进入皇家学院。

  当然,进不进皇家学院不是强制性的,基本上由着学子们自己选择——然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还是在制约着这些学子。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崇祯二十二年第一批学生毕业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学生选择进入皇家学院,只有被挑剩下的那些才有可能流入民间。

  问题是,皇家学院现在缺少人手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恨不得现在就从国子监的大学里面抢人了,怎么可能放任这些人再流入民间?

  除了改制的国子监之外,科举也正式进行了改变。

  格物科、明律科、明算科被正式取消。

  格物科被彻底的并入了大学之中,这些学子是为了皇家学院和以后人才过剩之后流入民间所准备的。

  明律和明算科的则是走上了与明经科截然不同的道路。

  明经科同样被并入了大学之中,只是还要在毕业之后参与两年一次的科举。

  中举的进士们会在抡才大典以后进入到八部和八科里面进行轮换学习,合格的会被外放为官,不合格的继续在这些部门里面当小吏一样的存在。

  明律和明算两科的学子,则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拥有了成为小吏的资本,或者自谋出路,或者服从分配,去军府为做一些书记的事情,或者去地方官府做县丞、主簿、典史一类的官员。

  而且明律和明算两科的学子对比起之前的那些县丞和主簿们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虽然跟之前的那些主簿、县丞们一样都算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是这些人却都是京城大学毕业的,跟那些明经科的进士们属于同窗关系。

  这种优势,之前的主簿、县丞们可没有,想要再进一步,想要靠京察已经没有多大的指望,只能盼着向海外移民时参与选拔,然后外放升职。

  还有南方,身为大明文风鼎盛之地,现在也开始准备再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了——连报纸都有人开始张罗了!

  总之,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大堆,搞的崇祯皇帝烦不胜烦,现在又多出来了一个莫卧儿的问题,崇祯皇帝就更蛋疼了。

  重点在于报纸,这破玩意就是一把双刃剑!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