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舰队的归宿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平洋舰队的十五艘超级航母,最多也就只能搭载不到一千四百多架战斗机。

  这么一比,就能发现护航航母群有多么庞大了。

  当然,如何部署与调动这些护航航母,绝对是一门科学。

  从指挥的角度来讲,同时调动一百八十艘护航航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同时指挥八千架战斗机作战,也几乎不可能。

  所幸的是,当时海军已经研制出了功率更大的电磁弹射器,能够在甲板零风速、甚至是负二十五节风速的情况下,让J-33M满载起飞,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必须让航母迎风航行使甲板风速超过二十节。如此一来,聚集在一起的护航航母就可以在锚泊的状态下弹射与回收舰载战斗机。

  简化了使用方式,护航航母的价值大增。

  除此之外,崭新的军事指挥体系也已成型,并且开始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算不上全新的军事指挥体系,因为其核心,实际上就是基于军事通信卫星的指挥与通信网络。

  当时,中国在清除近地轨道太空垃圾的时候,也发射了数十颗军事卫星。

  这些军事卫星,就在清理卫星群里。

  在清除太空垃圾的时候,中国采用的办法是在同一条轨道上,部署一组清理卫星,数量在十枚以上,一枚清理卫星能够清除掉前方横向宽度一公里之内的太空垃圾,十颗卫星同时工作,就能清除一条宽度在十公里左右的轨道空间,而每一组中,还至少有两颗备用的清理卫星,以便及时替换受损的清理卫星。在这些清理卫星后面,就是军事卫星,包括通信、侦察与警戒卫星。一般情况下,由六颗或者九颗军事卫星组成一个卫星群,每一个卫星群里至少有两颗通信、两颗侦察与两颗警戒卫星,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每个类型的军事卫星都至少有一颗能够工作。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事通信卫星,因此每个卫星群里,往往有三颗、甚至更多的军事通信卫星,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比如穿越战场上空的时候,让几颗卫星同时工作,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多的通信频道。

  事实上,这些通信卫星也决定了军事打击的节奏。

  当时,军事卫星都处在低轨道上,在战场上空滞留的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所以中国空军的轰炸行动往往会集中在这两个小时里进行,即让轰炸机在此期间进入轰炸区域,投下炸弹,在卫星通信中断之前撤出。

  通信效率提高,意味着指挥效率提高。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限制指挥效率的结症就是通信效率太低。

  虽然利用超高空长航时无人飞机,军事通信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无人飞机的工作效率远远不如军事通信卫星,特别是覆盖的战场范围仅有军事通信卫星的百分之一,而同时动用一百架无人机,意味着需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