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争取时间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了电话,总参安排了一批飞行员,以人民军的身份前往俄罗斯接受培训。”

  “现在才培训飞行员?”

  “当然不是,他们早就驾驶过Mig-31。”廖文纲笑了笑,说道,“当年,我也去过俄罗斯,只是我接触的是Su-27SK,没有驾驶过Mig-31。这些飞行员在Mig-31上飞了半年,基本上掌握了Mig-31的性能特点,还有几名参加过俄军的作战训练。如果不是米格公司开价太高,Mig-31的作战能力过于单一,当年很有可能买几架回来。仅进行适应性训练,一周就足够了。”

  “可是我们等不了一周。”

  “那只能以别的方式争取时间。”

  “怎么争取?”

  “记得沈飞搞的J-8M3吗?”

  黄峙博摇了摇头,他是陆军将领,不大了解空军的装备项目。如果廖文纲问的是99C主战坦克,他肯定知道。

  “上世纪九零年代初,引进Su-27SK之前,空军的装备非常落后,J-9因为技术起点太高,被迫下马,除了成飞搞的J-10,只有沈飞在J-8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来的J-8M就是改进成果。”

  “这个是针对外贸市场开发的吧?”

  “首先满足空军的需求,然后才是外贸市场。苏联解体,大批武器装备流入国际军火市场,使得J-8M的对外销售非常不顺,至今没有卖掉一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的战斗机没有卖出去,却买到了更先进的Su-27SK,也为J-10的扫除了障碍,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FC-1更是获得新生。”

  “这与你说的J-8M3有什么关系?”

  “最初的时候,我们买的成品,直到本世纪初才买到生产专利,随后在Su-27SK的基础上开发出J-11系列战斗机。虽然Su-27SK、乃至Su-30MKK的单价都不高,仅有西方国家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是军事大国,如果全部主力装备都从俄罗斯购买,不但经济上承受不了,我国的军事航空业也得不到好处。”

  “所以搞了个J-8M3?”

  廖文纲点了点头,说道:“最初的时候,J-8M3就是拿来跟俄罗斯讨价还价,如果俄罗斯不肯出售Su-27SK的生产专利与全套图纸,我们只采购少量Su-27SK,用J-8M3充实机群。”

  “现在看来,这一招真管用了。”

  “确实如此,从俄罗斯采购成品,Su-27SK的单价在二千五百万美元左右,Su-39MKK的单价在三千五百万美元左右,而J-11B的基础价只有一千五百万美元,大规模装备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至少节约了数百亿美元。”

  “J-8M3呢?”

  “研制成功了,却没有得到空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