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科技竞赛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其环形隧道直径三米、总长二十七公里,深埋在地下五十到一百五十米处,初期建造成本高达六十亿欧元,系统硬件升级还要花费近百亿欧元,每年科研投入数亿欧元。

  钱还是次要问题,如此庞大的工程,最需要的是时间。

  仍然拿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从动工到完工,施工周期长达十三年。

  技术上的难题,同样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过程中,遇到过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便在投入使用后,也麻烦不断。比如在二零一二年就全面停止运作,进行系统维护检查,而在此之前仅仅运行了不到三年。

  用科学家的话来说,高能物理学就是一个无底洞,砸再多的钱都不见得能收到成果。

  建造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时候,法国不得不联合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上百所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建造费用与技术开发,中国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院校就参与了四个主要实验项目。

  作为前沿科学,而且很有可能是能让人类文明飞跃的前沿科学,砸再多的钱都得搞。

  去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已在西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时候,连牧浩洋都万分惊讶。

  要知道,过去几年间,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官方消息。

  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中国在一夜之间建好了这座占地上百平方公里,拥有一条总长度超过三十六公里的环形加速隧道、入射能量高达1TeV、能以五千亿电子伏的能量将电子与正电子一起粉碎的超级对撞机。

  当然,这绝对不是在一夜之间办到的。

  因为隧道太长,走完得花六个小时,所以两人走了一小段,就去了杨禹方的办公室。

  “这是我临时办公的地方,平常偶尔来一下,呆不了几天。有点乱,随便坐吧。”

  不是有点乱,而是非常乱,牧浩洋把垒在椅子上的资料文件搬开,才找到了放屁股的地方。

  “怎么样,很惊奇吧?”

  “有点,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

  “听说,你在海军学院主修通信与电子技术。没想到,你还是读书的料。要是当年没有参军,而是进了大学,恐怕现在是知名年轻科学家了。”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对这里有多了解?”

  “第一次过来。”

  “其实,我也不是很了解,去年才过来。”杨禹方笑了笑,说道,“简单说一下吧,早在七年前,基础建设就动工了。”

  “二零一一年?”

  “应该是二零一二年初,初期工程建设的总投资不多,还不到三百亿,比起那些动辄上千亿、甚至数千亿的大工程,根本算不了什么。”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