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大获全胜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架。这个战果也变相说明,针对第三代战斗机开发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在对付第四代战斗机时,制导系统存在严重缺陷。

  相对而言,第四代战斗机的红外/紫外隐身能力远不如雷达隐身能力。

  改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得在制导系统上下功夫,采用双模导引头,成为代价最小、见效最快的办法。

  攻击第三代战斗机时,PL-12D以雷达制导为主。

  攻击第四代战斗机时,PL-12D以红外/紫外制导为主。

  在出口的PL-12D上,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安装某一种导引头,或者由客户根据作战需求临时更换导引头。比如卖给委内瑞拉的PL-12D就能在五分钟内更换导引头。一些重大客户得到特别照顾,采用了与中国空军相似的双模导引头,在空战中由飞行员事先选定导弹的制导模式。比如巴基斯坦获得的就是PL-12D的双模型号。只有中国空军与海航装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双模PL-12D,即导弹在发射前不需要选定制导模式,而是在交战过程中,根据目标的信号特征自行选择。

  没有双模制导的PL-12D,J-20很难在视距外击落F-22A。

  如果进入到格斗空战阶段,结果肯定不是这个样子了。

  以当时的情况,真要与F-22A格斗的话,最佳选择不是J-20,而是已经大批量装备海航的J-11C。

  原因很简单,第一批四十架J-20并不是完备型号。

  在开发J-20的时候,最大挑战不是气动外形、也不是隐身技术,而是中国航空业最大的短板:动力系统。

  J-20的原形机在二零一一年上天时,使用的还是J-11B的WS-10发动机。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俄军事合作全面加强,利用先进的电磁战技术,中国从俄罗斯获得了大批先进军事技术,其中就包括用在T-50原形机上的117S发动机,但是这种发动机仍然不是J-20的理想选择,因为J-20是一种比T-50重得多的战斗机,而俄罗斯为T-50开发的新式发动机比117S先进得多。

  以J-20的气动外形,要具备与F-22A相当的机动性能,至少需要使用最大加力推力达到一百七十五千牛、推重比在九点五以上的发动机,而要超越F-22A,至少要获得最大加力推力超过一百八十五千牛、推重比在十一左右的发动机。

  中国的航空动力技术,很难在二零二零年之前提供这类发动机。

  结果是,已经服役的四十架J-20配备的全是最大加力推力还不到一百五十千牛、推重比仅有八点五的117S发动机。

  动力上的缺陷,使得J-20的战斗力并不完善。

  虽然当时空军紧急征用了十四台W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