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高不成低不就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海军没有必要在同样的舰体上建造一种“低配”的驱逐舰,而是让驱逐舰向远洋护卫舰看齐,成为驱护搭配中的“高配”战舰。

  正是如此,“昆明”级驱逐舰成为“成都”级之后的主力战舰。

  与“成都”级相比,“昆明”级的大部分指标都有所降低,比如标准排水量只有七千五百吨,满载排水量不到一万吨。在武器配制上,“昆明”级保留了大口径电磁炮,而且向巡洋舰看齐,只是数量减少到一门,备弹量也只有二百四十枚。此外,“昆明”级只有八十具垂直发射筒,一般情况下携带六十枚远程防空导弹、三十二枚中程防空导弹与十二枚巡航导弹。根据任务不同,还可以携带战术弹道导弹、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反舰导弹与反导导弹等。

  最重要的是,“昆明”级也采用了核动力,而不是常规动力。

  这是配备大口径电磁炮的必须条件,即常规动力战舰无法为大口径电磁炮提供足够多的电能。

  从作战能力上看,“昆明”级非常全面。

  可以说,这种“廉价”战舰能够执行几乎所有作战任务,而且不需要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更换武器模块。

  问题是,过小的排水量,严重制约了“昆明”级的作战使用价值。

  说得直接一点,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味道。

  比如在执行打击任务的时候,“昆明”级的火力只有“台湾”级的一半,而且持续作战能力仅为“台湾”级的三分之一。如果在战斗中过于频繁的进行弹药补给,必然大幅度降低战舰的作战效率。在防空作战中,“昆明”级的火力也只相当于“台湾”级的一半,持续作战能力更差。即便在较为侧重的反潜作战能力上,“昆明”级也不比远洋护卫舰强,而其造价却比护卫舰高得多。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对这种战舰并不感冒。

  从某种意义上讲,“昆明”级只是为了取代“成都”级而建造的,关键就是采用了核动力系统,达到与核动力航母同等的续航能力,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伴随航母在远离本土的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也正是如此,“昆明”级只建造了八艘,分别配属给四艘“昆仑山”级航母。

  在“长江”级航母战斗群群里,充当主力的仍然是“成都”级驱逐舰。

  “昆明”级存在的缺陷,让海军在二零三零年发出新的标书,为建造先一代多用途驱逐舰拉开了序幕。

  只是,招标工作到二零三二年中期都没能完成。

  原因只有一个:海军提出了绝对不算低的战术要求,却希望尽量压低建造成本。

  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也将采用与“台湾”级类似的设计方式,以便适应不同的作战任务。与巡洋舰不同的是,新一代驱逐舰并不要求具备完善、全面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