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 机遇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社会问题。

  最严重的,自然是非洲大陆。

  当时,非洲大陆的战乱已经蔓延到了十多个国家,撒哈拉以南地区,除了南非、坦桑尼亚与喀麦隆,所有国家都爆发了内战或者是种族战争,数十亿人卷入战争,数以千万计的难民涌向世界各地。

  在此之前,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忙于拯救行动,根本没有精力理会非洲大陆上的战乱。

  问题暴露出来后,中国与美国率先提出,应该正视非洲的战乱,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有责任与义务,帮助非洲地区恢复稳定。

  说得直接一点,以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名义出兵非洲,恢复地区稳定。

  问题是,谁出兵,以及谁来承担出兵的费用?

  虽然中国与美国都做出承诺,愿意承担主要义务,不但出兵,还承担军费开支,但是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积极了,连欧盟与俄罗斯都认为,气候变化依然是主要问题,没有理由在非洲耗费力量。

  经过数天争论,最终只得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决议:授权中国与美国,为非盟提供平定地区动乱的必要援助。

  正是这个决议,直接引发了中美两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全面对抗。

  当时,中国在非洲的主要立足点是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而美国的主要立足点是西非与南部非洲。

  按照美国在二零二零年左右制订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建立美洲共同体的时候,将积极推动大西洋两岸的经济交流,谋求建立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洲际国家组织,而最终目的就是把大西洋变成美国的内海。如此一来,西非与南部非洲成为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特别是以南非为首的南部非洲地区。

  美国的这一战略规划,与中国的战略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从世界上看,美国首先打出“大西洋战略”,但是从本质上讲,正是为了对抗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前,中国就在积极谋求印度洋的霸权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东部非洲地区的战略布局,而执行这一战略的正是牧浩洋。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后,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全面提升,而为了保护战略航线,中国必须谋求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即建立一个环印度洋的国际组织。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就是把印度洋变成中国的内海。

  如此一来,非洲大陆的两端,成为中美斗争的焦点。北面的埃及、南面的南非,都是中国意图控制的战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非洲大陆成了中美的战略缓冲区。

  虽然在这片广袤、原始、荒凉的大陆上,中美两国的作为都不会很大,毕竟受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限制,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在非洲大陆上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谁能在非洲大陆上起到主导地位,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导权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