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粮食投资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之四十二,比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前降低了二十一个百分点,相当于近三亿印度人在这十年里脱盲,意味着更多的儿童获得了学习机会。

  文化提高后,印度的经济也随同高速发展。

  可以说,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前,印度一直没能取代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严重缺乏产业工人,而产业工人最低的门槛就是必须能读会写,因为只要能够读书识字,就能掌握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到二零三四年,印度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初级工业产品出口国。

  事实上,在二零三一年左右,印度就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工业国。

  只不过,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不是纺织、制衣、制鞋、日化、工业零部件等初级工业产品出口国了,而是净进口国,印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主要对手是同地区的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东南亚国家、南美洲的巴西与阿根廷、非洲的埃及与坦桑尼亚等国,而中国则是印度的第一大工业产品进口国。

  在当时,在中国市场上,几乎随处可见“印度制造”。

  可以说,正是因为印度提供了足够多的初级工业产品,中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让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在印度市场完成了资本积累,获得了与西方企业在高端领域竞争的资本。

  别忘了,印度不但把大量初级工业产品销售给中国,也从中国进口大量高端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在成功开拓了印度市场,中国才在二零三五年获得了击败日本的经济实力。

  可以说,在二零三五年之前,中国与日本已经在印度“开战”。

  双方争夺的,正是拥有十七亿消费者的印度市场。

  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到二零三四年底,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总投资已经超过五万亿元人民币,占印度海外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七,比排第二位的日本高出了十三个百分点,比美国高出了二十四个百分点。这些投资中,百分之八十七来自民营企业,而且主要是七个民营集团。

  巨额投资,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的印度战略,即在遏制的同时,积极扶持印度。

  从国家安全战略上讲,只要中国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就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原因很简单,只要掌握了印度的经济命脉,任何一名印度领导人在考虑对华关系的时候,都得考虑本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与此息息相关的数千万产业工人,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只是,这种“经济入侵”战略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虽然在对日战争结束后,扶桑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以及两岸统一,“大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占到了印度引进海外资本的百分之六十五,远远超过西方国家集团,但是与印度国内庞大的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