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创新之举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准,则突破七十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显然,陆军肯定不会接受一辆重达七十吨的主战坦克。

  要知道,空军主力运输机的极限运载能力也只有七十吨出头,而陆军主战坦克的战斗重量最多只能达到六十五吨,最好能够控制在五十五吨以内,才能保证用一架运输机运送一辆坦克的全部装备。

  事实上,即便是五十五吨也超过了陆军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现在搞的只是基础型号,在装备部队的时候,肯定会提供配套的披挂式反应装甲,因此必须留出四到五吨的余量,确保在披挂反应装甲之后,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不至于严重降低。

  按照陆军提出的指标,五十五吨是上限,最好能控制在五十吨以内。

  显然,北方重工与南方机械的方案不可能控制在五十五吨以内。

  与两家国营企业相比,衡泰集团把重点放在了动力系统、或者说是电力储备系统上,即以攻克纯电力驱动技术难关为主。

  受此影响,衡泰集团的研制进度最慢,只是也最受陆军关注。

  要知道,衡泰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电力设备与蓄电设备制造商,其生产的高性能蓄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游艇上,还为海军开发出了潜艇用的高性能蓄电模块。

  陆军发出招标的时候,衡泰集团已经制造出质能密度高达每千克四百伏安时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相当于汽油燃值的百分之三十三,而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比内燃机高得多,具备了取代内燃机的能力。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还不具备量产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只是可以承认,衡泰集团取得的成果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也引起了陆军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

  如果这种高性能燃料电池能够量产的话,电动机取代内燃机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最先受益的,肯定是军队。

  除了陆军,海军与空军也获益匪浅。比如,用高性能燃料电池取代潜艇上的蓄电池,甚至有可能取代核反应堆,制造出性能不亚于核潜艇的电动潜艇,空军则能制造出性能更加先进的长航时飞机。从后勤保障的角度出发,如果能够解决发电设备小型化问题,比如制造出小型聚变核反应堆,就不再需要向前线运送燃料,用一台小型反应堆就能为成千上万的坦克战车补充电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确实残酷的。

  到二零四一年,衡泰集团也没能找到大规模量产的方法,只是以实验室试制的方式,生产出了足够组装一辆底盘的燃料电池,并且根据试制测出的数据,向陆军递交了总体设计方案。

  按照衡泰集团提交的方案,底盘不包含装甲部分的总质量能控制在十四吨以内。

  毫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