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进攻方向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虽然看上去,佟少云更加支持周渝生,即把重点放在夏威夷群岛,但是在本质上,佟少云并不反对打一场登陆战役。

  事实上,进行登陆作战正是牧浩洋的主张。

  不同的是,牧浩洋没有把登陆地点选在夏威夷,而是选在了所罗门群岛。

  看得出来,四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牧浩洋没有以权压人,而是进行了非常公开的讨论,并且非常重视其他人的意见,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牧浩洋看来,把重点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有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理由,那就是澳大利亚是对中国本土、以及东方同盟集团绝对防御圈构成直接威胁的头号因素,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消除这个威胁。

  事实上,这已经超出了军事范畴,属于政治问题了。

  当时,美军在澳大利亚部署了一千多架轰炸机与近两千架战斗机,还有数百架各类支援性飞机。也就是说,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空中力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空军的四成,而且这里离中国本土也就只有三千公里。

  虽然从二零五三年五月开始,美国不再对中国本土进行骚扰性轰炸,但是数千架美军战机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变本加厉的轰炸东南亚国家,甚至长途奔袭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炸毁了一些军事设施。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东南亚与南亚盟国已经怨声载道了。

  仅在七月份,牧浩洋就参加了十一次外交会议,向盟国外交官员说明战局,让盟国相信中国的战略规划是在保护它们的利益。

  问题是,仅仅说大话,肯定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想稳住盟国,就得做一些脚踏实地的事情,比如消除盟国受到的威胁。

  结果就是,在七月底的时候,黄瀚林曾经暗示牧浩洋,应该在西南太平洋上采取必要的行动。

  有趣的是,黄瀚林没有把话挑明。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与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的进攻部署有关,即黄瀚林不希望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影响到大陆战场。说得直接一点,黄瀚林的意思,就是让牧浩洋采取一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行动,以便安抚东南亚与南亚国家。至于实质性的战略进攻,恐怕黄瀚林根本不会答应。

  问题到了牧浩洋这里,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如果只是象征性的进攻,那就只有政治意义,没有军事价值。作为军人,牧浩洋最反感的就是让军人为了政治目的而流血牺牲,哪怕战争本身就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在战术层面上,也应该尽可能的使作战行动具有军事价值。如果仅仅为了政治目的,牧浩洋更愿意让空军挑重担。

  明白这些之后,也就不难明白,牧浩洋想打一场什么样的仗了。

  攻打所罗门群岛,肯定有非常显著的政治意义,因为这可以看成是中国进军西南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