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问题_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妖怪,不肯背,唐僧定要他背。行者就请唐僧等先行,自己过去背那小孩,却背他不起,知是妖怪,一戒刀把他砍下涧里去了。忽然沙和尚慌忙跑来说:“师兄祸事,吃那小孩儿拿将师父去了。”

  杂剧中随后的情节发生了变化,行者和沙僧、火龙同去见观音。观音也看不出妖怪的本来面目,又同去问世尊。世尊道:“那小孩唤做爱奴儿,他母亲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我已差揭帝将我钵盂去把小孩盖将来,放在座下七日,化为黄水。鬼子母必来救他,因而收之。”

  并叫行者等回去,唐僧已经救出在那里了。鬼子母领了鬼兵来救儿子,但是不敌天降哪吒,终给哪吒吃拿住。鬼子母无奈只得皈依佛法,放出爱奴,子母团圆。

  这一折的前半部分显然和吴本《西游记》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的故事情节十分相似。但是后半部分却又回到了佛经鬼子母的故事之中。

  谷/span红孩儿的名字应是继承《西游记平话》中的名称,他仍旧是鬼子母的小儿子,但是已经由佛经中的“缤伽罗”改名为爱奴。虽然鬼子母仍是杂剧主要的人物形象,但是此时,红孩儿的形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凸显出来,他的行为动作开始像其他妖魔一样对取经故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而并不像佛经故事中只是作为鬼子母故事的一个注脚出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形象在元杂剧中都已经出现并基本定型,但并没有摆脱鬼子母故事。从而也没有形成一个十分成熟的红孩儿形象。而吴本《西游记》正是综合了元杂剧中的这些故事,从而精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红孩儿形象。

  那么最后第三点,《西游记》红孩儿形象的塑造。

  到了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已经完全摆脱了鬼子母的故事叙述,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物形象。

  而将铁扇公主叙述成红孩儿的母亲,不仅没有影响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精彩叙述,而且通过红孩儿将如意真人,也就是红孩儿他叔叔、铁扇公主、牛魔王等主要人物的故事叙述联系起来,使取经的故事更加曲折生动,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同时也使红孩儿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贴近大众。

  西游记中对他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都有一定的描述,从而也就从另一方面肯定了这个形象的完整性。如在第53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唐僧、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腹疼成胎,孙悟空就到聚仙庵向如意真仙求取落胎泉水,却不料如意真仙自称为红孩儿的叔叔,对于“侄儿”的被收怀恨在心,因此对孙悟空的求助百般刁难,使其不能“自在为主”,这样的一个人物关系使

  请收藏:https://m.shuqug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